掏肠手 乔建国(乔建国为什么要掏肠子)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新能源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给主体,务必要通盘考虑、严守底线,将企业、产品、服务等放在时间的纬度,才能在其中真正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7月份总体产出预计6.7万吨左右,环比6月减少6%左右(具体影响仍需关注硅料厂实际检修情况),硅料短缺程度加剧。当前大部分切片厂硅棒库存仅2-3天,且部分切片厂开始出现减产、检修现象,切片开工率将会下降,短期内硅片产出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掏肠手 乔建国(乔建国为什么要掏肠子)

近期,终端需求趋势如下:1、国内集中电站仍未大量启动,户用项目低迷,分布式工商业项目支撑主要需求①集中式电站方面:当前电池报价已达到1.25-1.28元/瓦,而组件成本接近0.7元/瓦,组件价格理论上要到1.98元/瓦以上。② 欧洲开始出现抵制涉疆硅料产品,产品出口可能受到影响。而新产能爬坡仅有4家(亚洲硅业、新特、南玻、吉利、(丽豪,协鑫可能投产)),预计新增产量2000吨左右。③分布式工商业电站方面:工商业电站并网项目自发自用,余额上网,在企业用电2元/瓦(估算)的情况下,工商业项目仍有较好的利润(也不排除工商业主后续出现观望情绪)。尤其是生产N型硅棒的厂家,受制于国外进口石英砂限制,坩埚可能是其产出瓶颈之一。

硅料厂突发的着火事故,进一步助推市场缺料、缺片的恐慌情绪,硅片厂开始惜售硅片、电池厂加大硅片采购力度,硅片供需失衡,价格大幅提高,166(160微米)价格来到6.12元/片,涨幅6%,182(160微米)价格来到7.35元/片,涨幅6%。在下游需求支撑下,182电池仍然有较好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基地前期投产达产的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品质已完全达到N型硅片要求,并稳步提升,综合电耗14.8kWh/kg,综合蒸汽单耗15.3kg/kg。

继徐州基地新增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成功投产后不久,协鑫科技(03800.HK)四川乐山基地再迎好消息。除了徐州、乐山,协鑫科技位于包头、呼和浩特等地的FBR颗粒硅项目也在建设和规划当中,该公司总规划FBR颗粒硅产能已达60万吨,其中今年底前将实现产能26万吨,在手订单超70万吨。协鑫科技2021年生产的硅料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行可实现碳减排量4467万吨/年,若按组件25年生命周期计算,累计碳减排超11亿吨。仅仅5天前,6月16日,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新增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投产仪式。

同时,对光伏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而言,乐山基地如期投产,将有效缓解市场对多晶硅居高不下的旺盛需求。据了解,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工程建设团队科学应对,统筹调度一切资源与生产要素,抢抓晴好天气,克服建设地不利地形条件、阴雨天气及疫情防控等客观因素影响,全面协调推进工程建设、供水电气、设备招标及运输安装等计划工作,目前已进入单机调试、待产状态。

掏肠手 乔建国(乔建国为什么要掏肠子)

乐山基地10万吨颗粒硅项目是协鑫科技在西部建设的首个颗粒硅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刷新协鑫科技徐州颗粒硅基地目前6万吨单体最大规模的纪录。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乐山颗粒硅基地自2021年4月打下第一根桩基至今,在短短14个月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美国多年来对光伏产业设置贸易壁垒,2018年相继启动201和301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片征收30%的关税,为期四年。目前中国新疆硅料产能在34万吨左右,到年底超过40万吨,对应组件产能在140GW左右,欧洲各国的能源转型对中国的光伏产业是一个机遇。

国金证券指出,激进薄片化进度令组件产出规模超预期,全年或达到300GW-310GW;三季度和四季度预计全球硅料产量分别为21.6万吨和24.8万吨,环比分别增长9%、15%。如若6月中下旬组件通过降低开工,推动上游硅料降价,则7月电池到组件成本压力短期缓解;同时6月协鑫乐山项目、通威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有望投产,7-8月可开始逐步贡献硅料增量产出,因此7月起电池组件产量有望实现环比增长。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措施包括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等。国内硅料新增产能将自2022年7月起逐步释放,预计四季度硅料的供需紧张将边际缓解,全年全球组件产量最高可达310GW,可满足约230GW-250GW交流侧装机。

2022年上半年,美国海关把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201条款关税再延长四年。另一方面,欧洲难以摆脱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依赖,截至2021年年底,欧洲本土光伏产能仅包含0.8GW的电池片产能和8.3GW的组件产能,以及对应20.7GW组件的硅料产能。

掏肠手 乔建国(乔建国为什么要掏肠子)

据测算,母线线径下降10%,线耗将增加10%;此外,线径减小,切割时对硅片表面的损伤减小,有效提升硅片良率。主材供需改善辅材盈利提升硅料属于重资产行业,相较于下游的硅片、电池片与组件来说扩产周期较长,目前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硅料产能释放与逐季环比提升的光伏需求之间形成供需紧平衡。

券商指出,考虑欧洲市场普遍较高的容配比水平,以及分布式市场大扩张背景下稳态渠道库存的增加,预计欧洲市场2022年对组件的消化量有望达到70GW-80GW,有望较上年增长80%-100%,显著快于45%-50%的全球装机增速。高关税政策遭到美国光伏企业的集体抗议,白宫方面近日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迅速扩大美国对五种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的生产,涉及太阳能电池板部件,如光伏组件和模块部件,以及重要的电网基础设施等,具体包括利用联邦采购措施在短期内刺激对美国本土生产的太阳能组件的需求等。需求提升有助于打通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组件成本压力有望缓解;下游客户对搭载新电池技术的组件溢价的接受度提高,N型电池的渗透率将有所提升;光伏玻璃产线点火时间推迟至2022年一季度,下半年供需将得到改善。民生证券指出,薄片化意味着金刚线的线径减小,附着在母线上的金刚砂颗粒也随之减小,切割能力减弱,切割相同面积硅片所需要的金刚线就越长。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环节有望从美国市场的超预期中获益,隆基、晶科、晶澳、天合等企业在东南亚有组件产能布局,在美国收入占比较高的逆变器厂商销售额将有所提振。2022年4月下旬起,光伏板块强势反弹,与行情启动前相比,光伏指数最高涨幅接近50%。

政策层面来看,光伏产能释放路径日渐明晰,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计划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美各国明确能源转型细节,光伏海外需求回升。配套设施方面,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光伏业链各股自2022年4月下旬起持续反弹,近期电池组件环节涨幅居前,涨幅最高的是逆变器厂商,据统计,主要逆变器二季度的价格相较于一季度的价格都有上升,其中小功率逆变器如微逆、小组串、PCS等产品由于海外需求旺盛,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更为显著。通威包头二期5万吨以及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将分别于2022年、2023年投产,届时通威高纯晶硅产能规模达到35万吨;近日,乐山协鑫新能源将乐山颗粒硅一期项目第一标段合约金额上限由1.9亿元提升至4.28亿元,并将预计竣工日期由2022年5月15日延至2022年12月30日。

欧洲方面,各国正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建设,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2022年欧洲光伏装机有望达到45GW以上。2021年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禁止从个别中国企业进口金属硅,并禁止进口以该企业硅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光伏产品。

在硅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的背景下,产业链在硅片薄片化、金刚线细线化方面加速推进,单位硅耗降低速度快于预期,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组件产量上限分别为81GW和95GW,环比分别增长11%和17%;预计全年全球组件产量最高可达310GW,可满足约230GW-250GW交流侧装机。据统计,2022年下半年,随着多晶硅企业新建产能的逐渐放量,预计2022年四季度硅料供需紧张将边际缓解,价格有望进入下行通道。欧盟REPowerEU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欧盟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强制安装屋顶光伏;到2027年,所有满足条件的现存建筑屋顶必须强制安装光伏;到2029年,所有新建的住宅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电池片迭代变局2021年,电池片以P型为主,BSF电池市场占比下降至5%,较2020年下降3.8个百分点,以异质结电池和TOPCon电池为代表的N型电池相对成本较高,量产规模仍较少,市场占比约为3%,较2020年基本持平。

胶膜价格自3月份中下旬开始上涨,目前EVA胶膜含税价约18-18.5元,环比提升30%-35%,价格的上涨将使得胶膜厂商二季度单位盈利大幅改善。2022年将是TopCon电池产能开始放量的一年,中来、晶科、通威、天合和晶澳的产能规划分别为16GW、16GW、15GW、8GW和6.5GW,从目前已公布的招投标情况来看,N型组件每瓦溢价超过0.1元,表明下游客户对搭载新电池技术的组件溢价的接受度较高;未来随着技术工艺和设备成熟度的提升,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良率持续改善,以TOPCon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将会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从转化效率而言,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2%,两者较2020年均有较大提升,I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1%。海内外政策打开需求空间美国的光伏市场依赖海外进口,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片的产能,数据显示,2020年度美国可用组件容量为24.03GW,其中进口的光伏组件为19.29GW,占比达到90%,本土生产的仅有2.38GW。

西南证券分析认为,三季度国内硅料产量有望达到20万吨,增量基本集中于8月后投放,若组件将电池和辅材上涨成本向终端传导,地面电站对每瓦1.95元及以上的组件价格接受程度低,则6月集中式电站的需求增量下降,组件库存持续积累,可能适当降低排产、主动去库存倒逼上游降价。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40%提升至45%,光伏发电能力与现在相比将翻倍,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达到740GW,较原计划提升约70GW。

国金证券指出,随着上半年点火新产线陆续释放产量,四季度随着集中式电站需求启动驱动大尺寸、双玻占比提升,玻璃供需有望再次迎来改善。2022年一季度,德国批发电价每兆瓦时最高达到700欧元,创历史新高,批发电价的上涨可提升终端用户对组件及光伏系统成本的承受度。受硅料价格影响,组件厂将薄片化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目前N型电池成本更高,银浆用量大、价格贵是异质结电池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只能通过工艺优化降低低温银浆消耗量。

考虑设备折旧、银浆、良率等因素,成本仍高于P型Perc电池;预计至2030年P型电池电耗有望降至4.7万kWh/MW,N型电池电耗的下降将更为显著,预计将降至4.2万kWh/MW。如果关税豁免如期落地,券商预计2022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有望达到30GW。

光伏玻璃方面,2021年年底,由于电力供应短缺、能耗双控等原因,部分产线点火时间推迟至2022年一季度,随着硅料供给释放,上半年玻璃供需显著好转,库存消化后二季度价格持续回升。更重要的是,下降后的组件价格将激发海内外装机需求,特别是国内地面电站有望规模化启动,届时产业链中下游将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

不仅于此,近期中银国际一份研究报告,再度敲响光伏玻璃的过剩预警。近期重碱和石英砂价格呈现连续上行趋势,光伏玻璃(1647, -15.00, -0.90%)成本压力逐渐显现。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